留学中介

学员录取

央财数理J同学-芝加哥统计

2024-08-20

Pivot学员:J同学

学校及专业中央财经大学 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

硬件成绩GPA:3.86  TOEFL:104  GRE:326

目前录取

Chicago-Statistics

Chicago-Financial Mathematics

Duke-Statistical Science

Part/01

出国时间线

我从大一开始就决定出国,之后陆陆续续地也一直在为出国做准备。因为我所在的学院,毕业出国的学长学姐大多以金工金数方向为主,所以在搜刮了一圈的信息后,我起初也是以金工金数为导向准备。我们的培养方案有足够多硬核的数学课,所以对标金工金数的能力清单,唯独剩下编程能力需要自己摸索。所以大二的课余时间,我基本都耗在学习并实践编程上,大大小小叫的上名字的建模比赛我都有去参加,并且专门负责建模和编程。

大二的暑假我也去参加了NUS和NTU的暑校希望能继续“打怪升级”。大三上的时候,因为暑校遗留的对于机器学习的兴趣还有一些因缘际会,我决定放弃主申金工金数的就业型硕士,改为主申统计生统的研究型硕士,辅申金工金数。经过迷茫的自我探索,在这个时候我决定告别迷茫,于是我和中枢教育签约,重新规划接下来一年的准备路径。

大三下到大四上的一整年,我是all in科研,在圈定的统计学习以及机器学习的大方向上做了许多尝试,当然失败挫败都非常寻常且正常,但很幸运的是,我最终有三段比较硬核的科研(一段校内科研+两段海研),也非常幸运地获得了三封科研强推,感谢我的科研老板们。大四上后半段,主要忙于研究型硕士的网申以及量化实习的投递和面试。大四的寒假同时在兼顾实习和就业型硕士的网申与面试,也要非常感谢我的实习mentor的信任,为我提供了一封实习推荐信。

语言

我的语言成绩时间线一直是我申请季最大的遗憾,我在大二下第一次考GRE,考出了我申请时提交的成绩,其实当时我原本是想暑假趁热打铁继续刷分,结果当时因为疫情推迟了两次,最后我是在当年的十一月份报的家考,但是也没有得到理想的成绩。托福的准备也是因为疫情和各种事情牵绊以及自己莫名的抵触情绪一直推迟到大三暑假结束才开始一战,之后可谓一把辛酸泪经历了各种曲折,勉强在申请时提交了一个仅仅能用的分数。尽管我的海研教授安慰我说标准化考试现在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但是从申请季的结果来看,尤其是热门的金工金数以及生统项目对于三维还是有一些偏好的,“105+325”是比较稳妥的,但是似乎也没有太大必要将标化刷的非常高,毕竟不是区分申请者们实力的根本要素。但无论如何,血泪教训:语言成绩越早了结越省心!


Part/02

我与中枢Pivot的缘分

我最终选择签约中枢的很重要的原因是,中枢在辅导研究型硕博项目的申请上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和案例。对于当初决定转专业申请并且以读博友好型项目为目标、同时所能接触到的相关科研资源又十分有限的我而言,中枢是一个最佳选择。

在我们第一次交流的时候,我可以说是一个纯粹的科研小白,我的辅导老师为我科普了许多助研工作的基本经验,也提前给我点出了许多值得思考的、如果选择为读博申请跳板项目可能会遇到的心态问题。

之后,我们每月都会定期约一个meeting交流一下当下科研/学校课程/材料准备/语言是否进展顺利以及下一步需要做的事情又有哪些。在一些关键的套瓷节点,中枢的辅导老师也会根据以往的经验,在投递导师的选择上、简历以及套瓷信的润色修改上提出一些非常有帮助的建议。

当时四月份我在投递美国暑研的时候一度石沉大海,我本人非常焦虑,后来又因为私人原因我并不是非常想选择再额外读一个美国的summer program补充背景从而拿推荐信,所以很感谢当时中枢的辅导老师提出的同时投递港新暑研的方案,很意外收到的港新教授的回复很多。在尝试了很多不同的研究topic之后,我也找到了比较适合我也让我很有兴趣继续做下去的research。

在之后的网申过程中,因为同时身兼来自科研、实习还有期末周的压力,再加上期间不幸成了小阳人,中枢老师在我手忙脚乱之际,在网申填写以及CV 、PS的润色上都分担了许多工作,让我能够及时地赶上每一个项目的ddl。

所以回顾申请的完整过程,中枢以及中枢的老师们不仅能提供稳定且丰富的信息源,而且他们也非常尊重我自己的想法,比如申请项目的选择,与我讨论各种思路的可行性。所以,感谢中枢以及中枢的老师们!!

Part/03

总结

从我的整个申请季来看,“兴趣”是我最大的动力以及支撑我走完的重要支柱之一,同时也是我想给出国的学弟学妹们的首要建议。“Interest always comes first.” 考虑到我所在的学院基本没有老师带本科生做科研的传统以及苛刻的选课限制,大三上180度改变自己的申请方向,至少对于我而言,是一个很疯狂的决定。但是这也为我打开了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之后的一整年,在应用科研上,逐渐从ML深入到DL再到NLP在factor model中的应用,同时在理论科研上,我也很有幸能够接触并学习高维统计推断中变量筛选、张量数据分析的相关课题。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也非常有幸认识了散布在全球各地优秀的老师前辈们,在他们身上可以学习到很多宝贵的品质和经验,我在芝加哥的暑研教授以及我的项目合作者,也是我接受芝加哥offer很重要的原因。所以即使兴趣改变了,也不要害怕做出改变。

其次,优秀的科研素养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也是近来我转变视角后非常深的感触。科研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推荐信的质量和后续你能获得的科研资源。虽然大教授通常都相当忙,但是你积极主动地get involved,你的项目合作者能够看在眼中,带你的教授自然也就“看”在了眼中。而在研究型硕士项目甚至博士项目的申请中,推荐信以及connection的份量举足轻重。当然,无论如何,自身的硬实力永远是必杀技。

回顾我的申请季,非常幸运最终能够去到非常适合我的学校开启新的旅程,感谢中枢Pivot的老师们,感谢一路走来帮助过我的教授前辈们,还有一直支持我的家人朋友们。最后也祝愿学弟学妹们都能奔赴自己所期待的未来!敢想那便去敢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