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t/01
申请背景&录取结果
我的GPA是3.96,专业课的GPA是4.0,Rank大概前5%的样子。我的托福是110,口语是25,我的GRE是328。但是我觉得语言成绩其实没有那么重要,按照我周围人的经验来说,语言成绩过线就行,除了像UW那种公立学校特别看重语言成绩,其他学校申请甚至不到100分也可以。
我主要申请的有2个方向,一个是运筹,另一个是统计。我最后拿到Offer是有5个:UC Berkeley IEOR PhD;Cornell ORIE PhD;UMich IOE PhD;NWU IEMS PhD;UW–Madison的一个PhD这5个。
今年的话,OR申请还是比较卷的,因为首先很多做计算机的人会来申请,然后很多像比如说统计还有本科是运筹的还有工业工程的人也会来申请,包括我们数学系甚至之前有姚班的同学也来申请,总体来说是一个比较热的项目。

Part/02
申请流程分享
我是从2022年4月份我开始跟着北大的一个老师做的,我跟他做了一个暑假。这里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找本研老师的心得:首先我们要考虑老师本身,他的一个带学生的一个方式;第二,一定会考虑老师的海外Connection。从功利的角度,本研老师有没有好的海外Connection对于申请来说很重要。
后来我拿到了去康利尔春季交换的机会,为了在交换期间能有一段科研经历,我从11月份就开始发套磁信联系那边的导师,前后套了一周左右,就有老师就回复说可以聊一下,跟老师聊完后,我就正式开始跟他开始做了。后面我还跟北大的老师做了第二段Project。总体来说,主要的Reason Project就跟这2个老师做的,但是科研经历我有三段。
在申请的时候,我是有两篇比较强的推荐信的。我觉得对OR来说有个好处,就是没有特别看Paper,它主要还是看你个人的你在做的一些东西和老师推荐信会比较多一些。我所在北大老师的组里其实人比较多,但是因为我坚持到最后,再加上我自认为我做的还不错,最后老师就给了我比较强的推荐信,并且给我私人推荐了一下他的老师,然后Berkeley有个老师正好也是他的学生,再加上我本身Cornell的老师,他和Berkeley的这个老师关系比较好,他也给了我比较强的推荐信,所以最后录取也就比较水到渠成了。

Part/03
如何找暑研
对于我们Operator Research,包括对于Stats来说,基本上我觉得官方的暑研不是很有用,尤其是大家可能知道UGVR。我当时UGVR那个教授名单出来后,发现就没什么Match的,唯一Match的是一个社科方面的老师,感觉做的是比较零碎的活。
那还有一个方法就是海投套磁,海投的话大家一定要勤投。如果你是Pivot学员,那么Pivot也可以帮到大家。我当时就是Pivot给我一个List,再按照List向那些老师去投,最后也是帮我找到Cornell这个老师。这段暑研相对来说和我是比较切合的,因为我当时正好要去交换,然后可以线下去到那里去做。我是这个暑研组里唯一的本科生,在那个组差不多加起来也做了十多个月,本身也是占到线下的一些优势,我觉得最后老师也会相对来说对我更加照顾一点。
很多人会说暑研找华人还是外国人,我个人觉得重要,重要的是老师人品怎么样。我找的暑研导师就是一个白人,我觉得他对我特别好,他本身也会对我比较Carry,就是能让我Leader Project。那怎么去看老师为人呢?很简单,你去看他主页,找他组里Phd聊天。一般来说,学生会更加真诚的跟你说,他的老师是怎么带人的,一定要在找老师之前跟他聊清楚,他是怎么带人。

Part/04
Pivot 助攻
我在跟Pivot老师聊天的时候,我就觉得机构最重要的其实是在于对你前期的规划,前期规划做的好,后面申请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包括前面你选方向,找科研,你怎么去安排自己学习,还有你的一些课程,这关键。
还有就是中介的一个作用,就在于他可以告诉你一些项目的Imply的一些信息,比如说大家可以知道有些项目他是需要学的,有些项目他可能只说雅思像关系的IdSS那个项目,它基本上属于有点事,他就不怎么说托福,如果你知道托粉可能,你就会被卡在这一关。像之前,刘老师跟我说,就是前几年Mic你不考雅思的人就没有进过这,这确实是不知道。就是这样子,所以你就是有些小细节。还有像,比如有些项目,他可能就要说简而已,像Break我认识一些同学,他们就是因为没有考级,所以就没报,就比较可惜,但是对我来说是比较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