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中介

学员录取

北大信科K学长-杜克CS博士

2024-07-02

Pivot学员:K同学

学校及专业北京大学 信科

硬件成绩GPA:3.6  TOEFL:106  GRE:329

目前录取

Duke-Computer Science博士全奖

CMU-Information Networking硕士录取

Cornell-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硕士录取

UCSD-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硕士录取

UCSD-ECE-EC93硕士录取

等名校offer

决定出国

有出国的想法是在大二上,但一直没有定夺。到大三上学期才彻底确定要出国。决定出国首先肯定是学术,虽然我们国家现在也非常厉害了,有很多科研水平非常高的研究人员,但平均来说,在某些很具体的领域,离欧美还是有一定距离的,因此还是想出去看看;另一方面,我自己理解的生活还是一定要去探索一些未知的领域的,有一个说法叫“走出舒适区”去摸索一些自己不熟悉的东西,我想去国外留学深造,从生活和学术两方面,都是走出舒适区挑战自我的一种体验。

女朋友找的 Pivot,听闻非常不错,所以也找了。实际体验过程中,觉得老师还是很负责的,提供了不少有帮助的资料,以及反馈很及时,让人安心。

规划出国

GPA 保持就不用说了,这是一个不管你走什么路,都是越高越好的一个东西。别的学校不清楚,北大的话,中期之前觉得搞不定的课,该退就退不要怂,我大一的时候遇到一些问题,一门专业课搞的不是很定,老师手非常狠,直接给6字头的分数,那个学期GPA 3.2,后面我连续几个学期3.8才弄回来,可以说是逆袭,但其实第一个学期也是自找的。所以还是尽可能排雷,知难而退吧。不过也没有必要去选很多水课,水课也会浪费时间,别选“给分虐的课”就好,毕竟无论你以后出来工作还是读 PhD,技术是第一位的。当然了,如果你志在科研,GPA 上面没有那么有优势也没有关系,

至于校内科研,其实最开始的时候我也没有说对哪个方向特别感兴趣,特别笃定,我感觉我就是比较能折腾。北大有门课叫计算机系统导论,就是 ICS。大二上,这门课学完之后我觉得系统、网络这些相对应用软件来说更底层一些的东西很吸引我,所以我主要进了几个搞网络、系统之类的实验室去做事情。后来在这两个大方向下,找到了一些适合我的小方向。我的情况比较特殊,一开始和北大的老师做了做和体系/密码学结合相关的东西,后来发现这两个部分的风格都不太适合我,上了许老师的网络课,他的课上要求我们读了大量 networking 的 paper,从中找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方向(比如我说的 RDMA),发现北大好像没有老师做这个东西,清华和香港都有老师在这个领域做的很厉害,调研了一下之后,决定大三下学期去香港科技大学交换,交换之后在那边做的很顺利,回北京之后顺理成章地进了字节跳动做RDMA的组,所以相当于也赚了一段实习。本来已经拿到了芝加哥大学暑研的offer,最后还是选择留在了香港继续做。

推荐信从结果来看应该还是比较 strong的,跟导师的交流不算很频繁,但基本上能稳定告诉老师我这一段时间做了什么,让他心里有个数,写RL的时候好写。

语言备考

GRE一定要刷机经,错题一定要理解或者干脆直接记住,我就不推荐哪家机经了,市面上都差不多,数学要细心,我最后 161+168着实有点亏;托福的话我是在香港考的,那个时候刚好纯英文授课环境,平常也有很多国外的同学聊天扯皮,所以口语练得很不错,第一次在国内考21,去HK准备了没多久就25了,有一个英语环境对口语来说还是挺重要的,胆大的可以试试在国外暑研的时候考。

择校选专业

其实我算是PhD和master混申,申master就不用说了,那些很热的项目比如CMU、 Cornell都申了,CMU、Cornell、UCSD之类的项目还是都中了的。

master主要看这么几点吧:出来是否就业方便,地理位置好不好,以及他课程的设置大概怎么样,看看想选的课凑在一起能不能毕业。我个人的状态是,如果读 master 基本上意味着远离学术圈了,所以主要考虑之后就业的因素。

PhD的申请不太一样,首先当然是看哪些著名教授了,比如网络领域文章看多了,比如 Arvind、Ion等等,这些当然会去了解一下,但是考虑到自己确实不算很strong candidate,所以选择的时候还是放弃了这些“冲刺”的可能。之后找老师的话,其实和学校就没太大关系了,我主要看research interest(尤其是研究的风格)是否match,以及这个老师和我在其他方面能否 match。

主要的办法就是套磁,能skype详细聊聊是最好的,聊到最后基本上能知道哪些老师去他那读PhD会特别开心,哪些可能不太match。

我具体申请的是system&networking,最基本的比如说,ICS,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这些是基本要掌握的。剩下的感觉基础知识没有多少了,做 research 不用说把基础知识滚瓜烂熟了再去做,完全可以直接开始读 paper,遇到问题再去由点到面的补知识。

Tips

master的话没什么,好好写文书,耐着性子改PS,然后随缘;PhD 的话,有这么几个点。一个是面试的时候,找一个网络稳定、安静的地方,可以找隔音好、网络好的酒店租小时房,我经历的面试基本都是在北京时间的白天,没人的宿舍或者酒店很不错。另一个是,一定要提前去听听面试对象的talk,熟悉他的发音、说话风格,尤其是印度老师,我们听起来确实会有点吃劲。能视频尽量视频,看着口形会容易辨认一些。

Pivot的助攻

定位选校上给了非常详细的faculty list & program list,并且有很详细的介绍,能知道具体哪个项目适合什么样的人。套磁和文书给了很多不错的模板,以及会比较认真地帮我审阅我的材料,包括站在 committee 的角度来审你的材料吸引人的程度如何。具体学术的话相对来说少一些,毕竟学术这个东西,是一个自己探索摸索的过程。不过规划上来说,他们的规划会让你有一种很安心的感觉,在哪个阶段解决哪个事情就是 ok 的。当然了,一切还是尽可能早做比较好,能避免心情上的焦虑感。

通过收到的 offer 们,获得了一份对自己四年本科学习的认可,也算是在申请季中,长了许多见识,看过那些兢兢业业一直努力的大神们横扫四大,也确实见到了一些准备的不够充分的同学目前只有全聚德。我自己实力有限,所以只能在申请阶段格外花功夫,让自己的文书等等软实力来弥补自己的硬实力的不足,目前来看获得了自己心仪的结果,要感谢那个时候耐着性子的自己,也要感谢一直鼓励、帮我不懈地修改文书、审核资料、耐心地解答我各种疑问的中枢老师和中枢提供给我的 mentor。

对学弟学妹的建议

尽早准备,大一、大二、大三多花功夫,申请季就会胸有成竹,自信而不焦虑。要主动,足够 active,无论是在了解各个项目,还是在和教授打交道的过程中,要有足够的热情,申请本身就是一个信息战的过程,你了解的东西越多,就越清楚自己该申请什么样的项目,找哪个老师,所以一定要主动地去了解,可以看学校主页,找Pivot,包括学长学姐都是 ok 的,或者干脆大胆写邮件问Committee 和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