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t/01
个人轨迹
个人大学四年轨迹从大一上入学;大一下(5月)加入了PKU一个课题组,听组会&学习基础,期间做了一个上手的小项目;大二上(10月)正式开始进组做课题A(和实验组合作);大二上(1月)课题A初步完成并进行第一轮审稿;大二下(3月)开始做课题B(本研立项,2022.11做出了初步结果之后结题,2023.8移交给组里其他人),同期对课题A进行了大幅修改;大二下(7月)完成对课题A的幅修改并进行了第二轮审稿;大三上(9月),基于课题A进行了课题C(理论工作);大三上(11月)开始套磁海外暑研(此时的科研成果=已两轮审稿的课题A+基本完成的课题C+有初步结果的课题B);大三上(12月)课题A第三轮审稿后接收,课题C基本完成;大三下(3月)课题A文章发表,课题C投arXiv后投稿;大三下(5月)带21级本研同学开启课题D;大三下(7月)开启暑研,主要为课题E;大四上(9&10月)填申请,要推荐信;大四上(11月)基本完成课题E,投ArXiv后投稿(申请前显然仍在arXiv),此时已发表课题A一篇,课题C+课题E在arXiv,另有课题B&D等其他科研;大四上(1&2月)申请面试&收offer

Part/02
申请中重要的因素
申请中关键要素有这么几个固定的指标,就是看你的GPA,看你的英语成绩(托福,GRE),只要达标即可这个。不需要去卷这个东西的分数,没有意义,过线就行。基本上大家真正竞争点都在科研经历,推荐信。
首先关于GPA,选课选的难不代表你选的好,选择难不代表你学的扎实。我的建议是选课尽量保守,不要选太难的课,如果你有的选,优先选简单的课,比如说同样的课有A有B,能选B就一定要选B,可以保证你的GPA很稳定,这是我的建议。
然后是科研经历和推荐信,这在申请中是最重要的,因为前面那些都是达标性的,只要你差不多,比如说你绩点的3.8以上,托福GRE都过线就行。科研经验不一定非得是发过的文章,我见过有的人没有文章也一样申的很好,因为他的科研经历很多或者科研经历做的很扎实,这两个东西其实是绑定到一起的。比如说计算或者材料,应用,化学这些方向,出文章可能比较快,那在申请的时候就会要求你有一点publication。但是如果你是做光学,做的高能理论,基本上本科生是不可能搞出来一篇独立工作的,这个时候推荐信就很重要,这个在不同的方向是完全不一样的。
推荐信是招生官了解你这个人最好的渠道之一。他是来自所有可能支持你申请的老师,对你的情况了解的比较透彻,比如说本科生科研的导师,比如说美国暑研导师,甚至比如说你本科科研导师的合作者也可以。比如我当时本研跟实验组也有合作,所以我理论组有一个导师,实验组那边一个导师,我跟实验组导师一直聊的都不错,我当时第三个推荐信找他,他很快就写完了。所以把握机会非常的重要,就顺到了下一句话,善于把握机会非常的重要。当你发现了有这种合作的机会的时候,就不要偷懒,抓住他,说不定他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Part/03
如何确定申请方向
对于低年级的同学来说,你对感兴趣的方向还没有确定。比如说我不知道我是做高能,做凝聚态还是做光学。你的兴趣不定的时候就一定要做门槛比较低的,容错率比较高。因为高能方向,它只能申那么全球在美国,他就只能是那么几个系,你这几个系你申不到你就很难受,要你的组会非常少。如果你做非常热门的方向,比如说凝聚态计算,比如说AMO实验,比如说凝聚态实验,这都是很火的方向,只要你但凡有一点成果,总会有组对你感兴趣的。
不同申请方向,它的难度都是不一样的,他直接决定了你会跟什么样水平的对手竞争。就比如说一般去做高能的,他入学的时候基本上就是一个什么都会的状态,如果你只是单纯的对高能感兴趣,而你缺乏对应的水准的话,那想清楚再去动再去行动。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点就是一定要匹配,比如说我要申材料或者是化学系,那这个老师他凭什么要我,他凭什么对我感兴趣,除了看你这个人整体的素质,最重要的就是你的方向一定要匹配。举一个极端的例子,你是做电池的,但是你偏要去申高能理论,这个时候不管你在电池领域再怎么厉害,你在电池领域发了5篇PL,3篇nature,你申高能领域一样不会有人要,因为它完全不是一个背景,所以说方向匹配非常重要。

Part/04
Pivot助攻
关于Pivot助攻,我不是打广告,Pivot对申请的帮助确实会大。Pivot帮我省掉很多的事情,消除了信息壁垒。比如申请的时候,我对什么感兴趣,Pivot老师就会告诉我,我可以去联系某个老师,这就是非常省心的一个事情了。除此之外,Pivot老师还会对不同组喜欢招什么样的学生有了解,我觉得这个对我帮助是最大的。
还有就是Pivot老师会适时的对你进行一定规划的跟踪,他会看你申什么学校比较合适,你这个学校希望大不大。比如说当时我申请的时候我就很慌,我就觉得我确实做到了最棒了,我觉得我能做的最多就这样了,就是我会担心我最后还是哪里都申不上。但是Pivot老师告诉我,“六大”我能中四个至少能中三个,结果证明他说的是对的。
就是Pivot老师经验非常丰富,对项目非常了解,对申请的把握也很精准,这对于申请者来说很重要。

Part/05
对于学弟学妹的建议
如果是北大清华的话,其实我是有自信的,这两个学校的科研资源非常丰富,但是很多同学都不知道如何把握而已。
清北每一年都会有很多新来的老师,有的老师是从美国回来的,他的这个connection肯定是非常的新鲜,非常的充足,同时他还很缺人。像这种机会清北肯定还有很多,只要你善于去把握,一般都不会获得什么不好的结果。
利用把握好优势资源,做好规划,那么一般都会获得很好的申请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