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t/01
结识Pivot
因为我朋友之前在Pivot的帮助下顺利申请到了在美国的暑研和博士项目,在他的推荐之下,我大概在去年7月份的时候联系上了Pivot。
因为七月份的时候我还没有进行任何的准备,跟Pivot的老师咨询了之后Pivot的老师给了我非常充分详细的建议,鉴于朋友之间的体验也非常好,我就直接确定了合作关系。
在之后的选校和申请过程中,我也非常庆幸这一选择,老师们专业、认真、靠谱、负责的工作态度对我的申请有极大的帮助。由于开始得很晚,最开始语言成绩一直考不出来,老师也是非常好,一直在鼓励我,同时帮我处理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非常感谢Pivot,特别要谢谢辅导我的两位老师。

Part/02
规划出国
事实上,在我开始决定申请的时候,GPA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更改的空间了(笑),好在我之前整体的GPA并不算特别得差,所以也就无所谓了。
在托福备考的时候,我考了比较多次,对于我自己而言,口语和写作两个部分提升非常地慢,所以在准备托福考试的时候还是得从这两个方面多多入手。在口语准备上,我自己去找了外国友人,也找了外教练习,然后在网上看了非常多的口语应试策略,最后虽然是擦线飘过,但也很满意了。所以托福考试还是趁早,像我这样临时抱佛脚,特别搞心态。
推荐信的话我是联系了两位授课老师和一位实习的mentor,基本上是秋季学期一开学就联系了,所以老师们的推荐信都给的比较早,也非常感谢各位老师愿意给我写推荐信。
在我申请的方向上,我觉得主要还是看实习吧。因为我个人的专业背景是社科,并不是数据强相关的项目。在申请过程中,个人感觉在我的三段实习经历对我的帮助是非常大的。虽然实习的方向是偏产品,但在文书书写的过程中尽可能多地体现自己对于实习经历的思考,对于产品在数据方面可拓展性、商业化等方面的理解,对于我的申请还是很有帮助的。在量化社科方面的项目申请上,科研提供的帮助会更多一点,因为社科当中定量研究本身就是一套非常成体系的方法论嘛,所以在申请时候的可迁移性还是比较强的。

Part/03
申请方向与选校策略
主要申请方向是BA和量化社科,方向的选择主要是依据自己的背景来定的。在选校因素上,主要综合院校项目课程和地理位置两个方面来考虑。在院校课程方面,个人希望课程能够具有一定的挑战度,能够让我在项目中学到更多的硬技能。在地理位置上,我优先选择的是加州地区,一方面,这与我未来的职业规划存在联系,加州的科技公司较多,能够更加有机会参与实习和实践。另一方面,加州的气候舒适宜人,对于本南方人而言简直梦中情地。
在选校策略方面,区分了冲刺、匹配和保底三档学校,并且在投递的时候依据个人的偏好程度先后投递。在这三档学校的确定过程中,非常感谢Pivot老师提供的大量信息和耐心协助,个人认为选校是申请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但是个人能够收集到的信息毕竟有限,最终还是在老师的帮助下综合确定了选校列表。

Part/04
Pivot助攻
首先是选校,在选校上老师给我提出了非常专业的建议,同时也尽可能考虑我个人的需求,就选校方面我们就进行了多次的反复沟通。
在文书写作上,老师给了我非常多的指导和帮助,针对不同学校的文书都会有很详细的修改意见,不仅从大框架上修改逻辑,还会帮我斟酌遣词造句,让我的文书更加符合native speaker的表达习惯。
申请开始之后,老师们会帮我检查每一个院校申请的表格填写细节,并且帮我注意每一个时间节点和申请细节,比如成绩验证、托福送分、申请提交等等,对于一个p人而言,老师们的帮助真的让我避免了很多意外,整个申请过程都比较顺利。
对学弟学妹的建议
一定要想清楚申请的目的,个人觉得申请留学是每个人人生的一个重要的决定,在申请前还是要考虑清楚自己到底想要做什么?申请能给自己带来什么?一旦想清楚之后,决定了,就去做!
朋友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选择留学项目就像是买房,好房子大家都想买,但要验资,验资过不了就是没有购买的资格。最靠谱的思路还是选择对自己而言综合性价比最高的房子。选校势必是有得有失,结合自己的现状和目的去决定选校,但彩票校嘛,适当刮一刮,万一就中奖了呢。
GPA、托福、推荐信、文书等等材料,不要拖延,拖到后面,会很难受。